logo 永具医疗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诊所(合作检测) > 正文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 DNA 序列来获取个体遗传信息,从而为疾病诊断、健康管理等提供依据的技术手段,以下是详细介绍:


  检测原理

  聚合酶链反应(PCR):可在短时间内将特定的 DNA 片段进行大量复制,便于后续检测分析。首先使 DNA 双链解开,在引物的引导下,利用 DNA 聚合酶合成新的 DNA 链,经过多轮循环,实现目标 DNA 片段的指数级扩增,然后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分析基因序列。

  基因芯片技术:将大量已知序列的 DNA 探针固定在芯片上,与待检测的 DNA 样本进行杂交。如果样本中的 DNA 与芯片上的探针互补,就会发生杂交反应,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就可以获取样本中基因的信息,能同时检测大量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情况。

  二代测序(NGS):可同时对数以百万计的 DNA 片段进行测序,将基因组 DNA 或 RNA 打断成小片段,加上接头后进行文库构建,然后在测序仪上进行大规模平行测序,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将测序数据拼接、比对,得到完整的基因序列信息,可全面检测基因的突变、拷贝数变异等多种遗传变化。


  检测内容

  疾病风险预测:通过检测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评估个体患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乳腺癌、卵巢癌、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帮助人们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疾病诊断:对于一些遗传性疾病、肿瘤等,基因检测可以发现致病基因的突变,为疾病的确诊提供关键依据,如在白血病诊断中,检测特定的基因融合或突变有助于明确分型。

  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检测个体的药物代谢相关基因,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预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医生精准用药,如通过检测 CYP2C19 基因,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的使用。

  个体特征分析:包括检测与运动能力、营养代谢、皮肤特质等相关的基因,了解个体在运动健身、营养需求、美容护肤等方面的特点,如检测发现有些人具有更适合耐力运动的基因类型。


  检测方法

  血液检测:采集静脉血,分离出其中的白细胞等有核细胞,提取 DNA 进行检测,是最常用的检测样本来源,具有采样方便、DNA 含量丰富等优点。

  唾液检测:通过采集唾液,从中提取口腔黏膜细胞中的 DNA 进行检测,采样无创、便捷,易于被接受,但唾液中的 DNA 含量相对较少,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提取技术。

  组织检测:对于肿瘤等疾病,有时需要获取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如通过手术切除、穿刺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能更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但属于有创检测。


  适用人群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家族中存在遗传性疾病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可明确自己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评估发病风险。

  癌症患者及高危人群:癌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指导精准治疗,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等;高危人群检测可提前发现患癌风险,加强预防和筛查。

  长期服药的患者:为了优化药物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通过基因检测了解药物代谢基因情况,指导合理用药。

  备孕及孕期人群:夫妻双方进行基因检测可发现是否携带可能导致胎儿出生缺陷的致病基因,孕期检测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如检测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


  检测流程

  咨询与预约:向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或医疗机构咨询相关信息,了解检测项目、费用、流程等,然后预约检测。

  样本采集:按照检测机构的要求,采用上述合适的方法采集样本,如采集血液、唾液或组织等,并妥善保存和运输。

  实验室检测:样本送到实验室后,技术人员按照相应的检测原理和方法进行基因检测,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检测结果。

  报告解读:专业医生或遗传咨询师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个体的临床症状、家族史等信息,为受检者解读报告,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局限性和伦理问题

  局限性:基因检测结果并非绝对,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可能。而且很多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基因只是其中一部分,不能仅仅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就完全确定是否会患病。

  伦理问题:基因检测涉及个人隐私,检测结果可能会被用于就业、保险等领域,存在基因歧视的风险。同时,对于检测出的一些目前无法治疗或干预的基因缺陷,可能会给受检者带来心理负担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