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检测是用于判断人体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系列医学检查方法,以下是具体介绍:
检测的必要性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与许多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胃癌的第 Ⅰ 类生物致癌因子。因此,及时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对于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检测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
原理:幽门螺旋杆菌能够产生尿素酶,该酶可分解尿素,因此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过的尿素(如碳 - 13 或碳 - 14 标记)的试剂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的分解产物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呼出气体中检测到标记的二氧化碳,说明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特点:属于无创检查,患者比较容易接受,检测过程简单、快捷,准确性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以及治疗后的复查。
胃镜检查
原理:在做胃镜时,可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病理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是利用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试剂变色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病理检查则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胃黏膜组织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
特点:能直接观察胃部情况,除了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发现胃部的其他病变,如溃疡、肿瘤等,但属于侵入性检查,可能给患者带来一些不适,有一定的风险,通常用于有消化不良症状、怀疑有胃部病变等情况的患者。
血清学检测
原理: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抗体。
特点:操作简便,可快速出结果,但不能区分是现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准确性相对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低一些,一般不用于确诊,可作为初步筛查或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粪便抗原检测
原理:幽门螺旋杆菌会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检测粪便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原,可判断是否感染。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法等。
特点:无创、便捷,适用于不能接受胃镜检查或呼气试验的患者,尤其是儿童,但检测的准确性可能受粪便采集、保存等因素影响。
适用人群
消化不良患者:如经常出现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建议进行检测。
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论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确诊后通常需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以指导治疗。
胃癌高危人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大量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癌前病变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阿司匹林的人群:这些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增加胃黏膜损伤的风险,导致溃疡等疾病发生,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降低风险。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部分此类患者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有助于查找病因。
检测注意事项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前需空腹或禁食 2 小时以上,部分药物会影响检测结果,如铋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通常需要停药至少 2 周后再进行检测,以免出现假阴性。
胃镜检查:检查前需禁食 6 - 8 小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检查后需禁食 2 小时,待麻醉作用消失后再进食,可能会有咽部不适、腹痛等轻微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
血清学检测:检测前一般无特殊要求,但如果正在服用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可能会对结果有一定影响,最好在检测前告知医生用药情况。
粪便抗原检测:采集粪便时应尽量选取新鲜粪便,避免混入尿液等杂质,送检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检测结果。